醫療小常識--抗生素篇

2008081213:08
之前寫了幾篇,
關於醫療的文章,感謝大家的迴響~
這次要寫的是不久前才弄清楚的醫療小常識
就是關於大家耳熟能詳的藥--抗生素--
以前一直以為發炎發燒用的藥就是抗生素
其實這觀念是有些錯誤地....

上課時醫生老師再三強調
1.抗生素不是消炎藥,不是所有的發炎都要用抗生素治療。
2.抗生素對病毒及其他非細菌性的感染無效,
一般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是常見的病毒性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3.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但不能殺死病毒&黴菌引起的病痛

上網蒐查&整理一些資料如下~
ps.
如發現Data有出入的或有不對的,歡迎多多留言!
大家可以彼此交流交流歐~

~~~~~~~~~~~~~~~~~~~~~~~~~~~~~~~~~~~~~~~~~~~~~~~~~~~~~~~~~~~~~~~
**何謂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群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化學物質,
早先發現的都是由自然界中其他微生物 (例如黴菌)所製造分泌出來的,
例如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 ─盤尼西林 (青黴素》
就是由青黴菌所製造分泌的。
後來將這些原始的化學結構加以修飾改變,
以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式製造了許許多多不同結構的抗生素,
目前可用來治療人類細菌感染的抗生素有上百種之多。

根據消基會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
有四成的民眾不知道什麼是抗生素。
一般民眾口中常提到的消炎藥,
時常把抗生素和消炎藥混為一談,都稱之為消炎藥,
而醫師向病人解釋時,也常不易解釋的清楚。
較正確的說法,
消炎藥是指具有解熱鎮痛作用的藥劑,
而廣義的抗生素指能用於抑制或殺死致病病原體包括細菌、黴菌或部分病毒的物質,
能用於治療感染症,其來源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合成。
抗生素的廣泛製造及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自1940年代開始,
迄今已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了。

**什麼時候該用抗生素

會造成人類感染的來源很多,
包括有細菌、病毒、黴菌與寄生蟲等,
而抗生素的使用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
非細菌所造成的感染是無法藉由抗生素來治療的。
一般人容易對〝消炎藥〞與鎮痛消炎藥兩者名稱相混淆,
且若以消炎藥來泛指抗生素也是不恰當的。
只有在細菌所造成的發炎,才能藉由抗生素來消炎,
並非所有的發炎都可以用抗生素來當作〝消炎藥〞。
至於自己的發炎現象是否是由細菌所引起,
則必須由醫師作專業的診斷與判斷,
並進行細菌的培養或特殊的檢查來確定,
千萬別自作主張,
自行購買或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服用,
以避免讓細菌有逐漸生長茁壯的機會。

醫師一旦處方抗生素給病人服用,
病人必須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並全程服用完畢,
不可自行停止使用、減量使用或不規則服藥,
否則更會在我們身上篩選衍生出抗藥性的細菌。
病人應詢問醫師是否要再回診及全程應服用多久的抗生素。

**抗生素該怎麼用?

一旦醫師確定你需要使用抗生素時,
必須要遵守以下幾項原則:
(一)領藥時先確定自己要服用的藥物中,
是否含有抗生素?哪一個是抗生素?
(二)固定間隔服藥,讓體內的抗生素濃度保持衡定,
才能一舉殲滅細菌。
(三)務必將整個療程的抗生素服用完,
服用時間太長會增加身體的負擔,
太短又會造成細菌殺不死的後遺症,
唯有依照醫師的醫囑,除了按時吃藥,
還要確實將所有的抗生素服用完,
必要時還需返診覆檢,以確定細菌已被徹底根除。

**濫用抗生素的後果

任意不適當的使用抗生素會有什麼不良影響呢?
抗生素的濫用目前在台灣地區,
因缺乏適當的管制,可以說非常嚴重,
而可能導致的危機有下列各點:

1. 抗藥菌種的產生:
根據過去的一些報告及各大醫院的統計分析顯示,
台灣地區很多臨床致病菌的抗藥性比例相當的高,
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淋病雙球菌、
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綠膿桿菌等。
這些抗藥性情形相較歐美的報告,顯然高出很多。
據研究指出,這和台灣地區的抗生素濫用有相當大的關係。
2. 得到另類的感染 (Superinfection):
我們身體本來體內就存在有許多細菌,
如腸胃道的大腸桿菌、口腔的鏈球菌等,
這些細菌不但對我們身體無害且有益,
可幫助體內的消化吸收,並可幫助我們對抗致病細菌的入侵。
但若使用抗生素不當,把這些有益的體內常駐菌殺光,
這時候具抗藥性的有害致病菌就有可能趁虛而入。
因而得到另一波的感染,且是較具抗藥性的細菌感染。
3. 藥物的副作用。
各種藥物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抗生素也是一樣。
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副作用,
常見的有藥物過敏引起的藥物疹、胃腸不適、肝臟功能異常、腎臟功能異常等,
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就會面對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的危機。
不但不能治療疾病,反而產生其他問題。
4. 使診斷更加困難。
臨床正確的使用抗生素,
常要依賴檢體的細菌培養結果,
未做適當的培養之前就貿然使用抗生素,
常會影響細菌的培養,
使臨床的診斷更加困難。
若在抗生素使用後,病情未能獲得好轉且診斷不明,
若未能事先取檢體做培養,
此時就喪失了一個診斷的好工具了。

**正確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三不政策

衛生署為了要建立一般民眾對抗生素使用的正確概念,
並避免細菌抗藥性的不斷擴展,
導致生病沒藥醫的後果,
故推行了所謂的〝三不政策〞,
希望大家都能將三不政策牢記在心,
讓細菌能被徹底消滅,
且不讓抗生素的使用成為細菌日漸茁壯的推波助瀾之首。

以下就是三不政策的內容。
(一)不自行購買~
抗生素是屬於處方用藥,切勿自行至藥局購買,
必須有醫師的專業判斷與檢驗,
才能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以及選擇適當的抗生素。
(二)不主動要求~
許多人會把抗生素當成一般的消炎藥或退燒藥,
在醫院求診時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
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還可能會產生副作用;
此外還會使得體內的正常菌叢受到抗生素的摧殘,
免疫能力反而越來越差;
再者,抗生素的濫用更會造成藥品資源的浪費,
成為全民共同的負擔。
(三)不隨便停藥
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按時服藥,
並服完整個抗生素的療程,
切勿因症狀有所改善而自行停藥,
這種行為會造成細菌有機會衍生出抗藥性,
原來使用的抗生素就再也拿這株細菌沒輒了。

台灣的細菌抗藥性比例似乎已造就另一個台灣奇蹟;
就某些細菌而言,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抗藥性相較,台灣早已名列前茅。
台灣會有如此高比例的抗藥性細菌,
原因不外乎是過去長時間以來的抗生素過度濫用,
導致現在可存活下來,
並殘害人類的細菌全是適者生存的強勢菌種。
除此之外,
有些台灣的家畜養殖業會以大量抗生素加入飼料的方式來預防家畜的死亡,
並刺激家畜的生長,造成的結果是與人類相同的;
一旦我們接觸到這些家畜的排泄物或吃進遭污染的肉,
就可能使我們自己遭到感染。

從以上的現象我們可預期的是,
如果我們再不正視抗生素的濫用問題 將來生病無藥醫的後遺症一定會產生,
屆時我們只能自食惡果,
再度回到沒有抗生素的時代,
讓細菌成為人類的頭號敵人。
從現在開始,謹記〝三不政策〞,
並確實遵行,
以免害到自己,也荼害了我們的子孫。

為了避免這些因不適當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副作用及危機,
故正確且合宜的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
而臨床醫師在使用抗生素時宜考慮下列各步驟~

1.診斷:
在開始治療之前一定要先做正確的診斷
及收集適當的檢體做染色、顯微鏡檢查及培養,
再根據初步的臨床及檢驗報告,做出初步的診斷,
依照此診斷判斷最有可能的致病菌是什麼,再
來決定使用何種抗生素。
當病人因發燒或其他疑似症狀到醫院求醫時,
醫師可能會抽血、驗尿等做一堆的檢驗後才給藥。
2.抗生素的使用:
並不是所有細菌引起的病症都需使用抗生素來治療,
如一般細菌引起的急性腸胃炎,
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改善症狀,
反而可能導致藥物副作用的產生。
畢竟抗生素並非萬靈丹,給的多不如給的巧。
3.選擇適當的抗生素:
需考慮的因素有
(1)可能的感染部位及致病菌,
(2)抗菌範圍,
(3)病人的病情的嚴重度如何,
(4)病人是否有腎臟、肝臟功能異常,是否有糖尿病,
(5)藥物可能的副作用,
(6)是否要併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
最後再決定抗生素的給與劑量及方法。
4.開始治療後再依據病情變化及檢體培養結果,
判斷是否需改藥或調整劑量以及使用抗生素的時間長短。

**抗生素主要有: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四環素類/氯黴素


資料來源:
http://www.pohai.org.tw/infect/%B7P%ACV%AC%EC%B8%EA%AE%C6/%BB{%C3%D1%A7%DC%A5%CD%AF%C0.htm
http://www.discovery.com.tw/knowledge/life/medicine/chapter11.htm